Search

評鑑一件事情的結果,有做到 or 沒做到,賺錢 or 賠錢,有具體的量化指標,能夠「比較」與「衡量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評鑑一件事情的結果,有做到 or 沒做到,賺錢 or 賠錢,有具體的量化指標,能夠「比較」與「衡量」。

比方說,在一場考試當中,小明「運氣好」,準備的方向與考題,跟考試出題有高度的重疊,而在考試中取得了高分;小王「運氣不好」,努力看書,可看的方向與出來的考題卻大相逕庭,而考得很差。

我們很容易用結果(技術層面)來檢視,下得結論往往是:小明比較用功,準備的比較周全;而小王則否。

但「運氣」要怎麼衡量?

而經歷過這次考試的過程(打擊)之後,小明志得意滿,而開始懈怠;小王則體悟到了,如果運氣不如人,那就只好更加努力,而開始更加發奮不懈。

就兩個人的內在體驗與心智成長來說,孰優孰劣?這又是我們外人無法觀察到的。

而若結果反映在下一次的成果檢視(下一次的考試),這次換小明考差了,小王考好了。

我們又容易以結果來評斷:阿這次小明大意了、鬆懈了、偷懶了;小王這次用功了、努力了、上進了。

但有沒有可能只是剛好這次換小明運氣差了,而小王運氣好了?

或者如果是小明又考好了,而小王又考差了。是小明的繼續好運?還是小明培養了習慣、自信與優越感,而開始良性循環?亦或是小王的持續壞運?還是小王開始自暴自棄?惡性循環?

所以事實上,我們容易觀察到事物的表面結果,但很難去釐清事物的本質。那個真正的答案。

是努力還是好運,是技術還是好運;是偷懶還是壞運,是技術差還是壞運。其中有很多外力以及很多無法量化衡量的部分,而且交互影響著,非常複雜。

結論,有的時候成功不代表好事,失敗也不代表壞事;成功不代表壞事,失敗也不代表好事。

或許人們永遠無法掌握其中的真理,總是有著人們無法掌握的機運成份。但我想我們可以做到的是,用更開放的心態去觀察一件事情。是好運還是壞運?是努力還是不努力?是技術面?想要還是不想要?投入還是不投入?

成功了不要妄自尊大,失敗了也不要妄自菲薄。持續地思考、修正、努力與精進。不要放棄,盡人事聽天命,直到幸運女神眷顧的那天到來。073/100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